“國際2022礦物年—中國專場活動”在北大成功舉辦 |  | 來源 : 礦物學專委會 | 發布日期 : 2023-07-20 |  |
|
|
 |
2022礦物年標志  1 / 2 頁 現場參加會議人員合影  2 / 2 頁 |
 |
2023年7月16日,由中國地質學會礦物學專業委員會、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新礦物 及礦物命名專業委員會等多個礦物學領域的專委會聯合主辦,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西應用科技學院光華寶石與藝術設計分院和石頭記礦物園協辦,北京大學礦物環境功能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承辦的“國際2022礦物年—中國專場活動”在北京大學成功舉辦,來自國內3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基礎教育領域百余位專家及研究生參加活動,近萬人通過騰訊會議和蔻享學術直播平臺參加并交流。 |
“國際2022礦物年”活動由國際礦物學協會(IMA)發起,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于2022年7月法國里昂召開的國際礦物學大會期間正式啟動,是“基礎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年”(IYBSSD2022)計劃的重要部分?;顒拥哪康氖羌ぐl公眾探索物質科學及其在科技創新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運用天然礦物晶體的獨特魅力吸引青年一代進入礦物學領域,闡明地球物質科學的普遍規律,在全球范圍內提升對礦物學的關注度。 |
IMA前主席魯安懷教授在主持會議開幕式時,簡要介紹了“國際2022礦物年”活動的產生背景。他表示,這也是他擔任IMA主席期間組織的一項重要的國際學術活動,要求IMA會員國都要開展專場活動,提升國際礦物學的社會影響。他強調,該活動也是為了紀念“現代結晶學之父”—法國礦物學家阿羽依(René Just Haüy)逝世200周年而發起。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張立飛院長代表學院致辭。 |
學術報告會由中國地質科學院資源研究所王曉霞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朱建喜研究員、中國地質科學院資源研究所陳振宇研究員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呂國誠教授主持。 |
北京大學魯安懷教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董海良教授、李勝榮教授、廖立兵教授,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何宏平研究員,南京大學王汝成教授,西南科技大學董發勤教授,中國地質科學院資源研究所蔡劍輝研究員,江西應用科技學院光華寶石與藝術設計分院劉光華教授分別作了題為《太陽輻射陸地和海洋表面礦物激發態反應機制與效應 》《礦物–微生物協同演化以及環境資源效應》《成礦背景-過程-評價‘三位一體’的礦物學研究》《基于‘雙碳’目標的礦物材料研究》《地球初始活性氧的礦物起源》《礦物與關鍵金屬資源》《關鍵礦物資源與綜合利用—以非金屬礦應用為例》《中國新礦物的發現和研究新進展》《中國礦物科普任重道遠》等學術報告。 |
南京大學陸現彩教授主持互動交流環節,線下和線上參會人員與專家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F場氣氛熱烈,線上響應積極。 |
本場“國際2022礦物年—中國專場活動”獲得了參會人員的一致好評。高規格的學術報告為我國開展高質量的礦物學研究開拓了視野、創新了理念,特別是鼓舞與激勵了我國青年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礦物學研究、做出國際原創性學術成果的信心與決心,為推動我國礦物學學科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與動力。該活動也充分體現了IMA在全球所倡議的“礦物學是一個非?;钴S且發展迅速的領域,對我們社會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
我國已于2022年成功獲得第24屆國際礦物學大會的主辦權。這是繼1990年在北京舉辦的第15屆國際礦物學大會之后的又一次盛會,期待著國內外礦物學工作者2026年在南京相聚。 |